绘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江苏宿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
盛夏时节,万物生长。黄河故道上的朱海水库碧波荡漾。很难想象,这里曾被分割成200余个鱼塘,一度因过度养殖臭水连连。三年前,江苏省宿迁市在此启动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,打通水面、清理淤泥、补植绿化……一条“水清、岸绿、河畅、景美”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。
头枕骆马湖,脚偎洪泽湖,腰缠大运河、古黄河两条“玉带”,作为拥有“两湖两河”特定地理标志的设区市,宿迁人认为,生态是他们最靓底色和宝贵资源。近年来,宿迁市创新探索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千方百计把生态环境保护好、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,加快建设富有新内涵、展现新形态的新时代“江苏生态大公园”,在追青逐绿中跑出了让人艳羡的幸福“加速度”。
【资料图】
创新治理,生态路上风光好
不久前,宿迁市提交的生态产品“绿票”交易机制,成功入选江苏省“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”,并在全省生态系统推广运用。去年9月,宿迁市成功促成了江苏省首单5.12万枚“绿票”。
所谓“绿票”指的是因工程建设影响生态环境,需从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购买一定数额的债券反哺生态治理。“绿票”具有金融属性,市场主体可以在中心平台开展互通交易。
至此,绿水青山被贴上价值标签,一套生态资产有偿使用的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形成。
从全省率先开展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,到完成江苏省首个水权和“绿票”交易,再到全省较早完成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……在生态治理道路上,宿迁向来敢为人先。
近年来,宿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,聚力打造天更蓝、水更清、环境更安全的“美丽宿迁”。
治气增蓝,全面推进重点行业深度减排,组织实施2300项治气工程项目;治水添绿,强化入湖河流和饮用水源地监测预警,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;治土去废,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,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……“天生丽质”的宿迁更懂得逐绿而行。
治理新思路绘就生态新图景。从黄河故道改造、“一岸一线”治理,到入湖河流水质改善、洪泽湖生态保护修复,宿迁水环境持续改善;从根治废旧物资回收加工污染、围剿“散乱污”,到扬尘整治、淘汰老旧车辆,宿迁拨雾霾见蓝天。
近十年来,宿迁市PM2.5年均浓度累计降低50%,全年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76.7%;50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Ⅲ水体比例达92%。
如今,中华花鳅时隔20年重现,鸟类“活化石”东方白鹳和中华秋沙鸭相继留宿越冬,堪比雪莲珍贵的野大豆种群不断被发现……动植物回归是生态建设成效的最生动诠释。
低碳转型,产业路上亮点多
“在我们这里,八个废弃小塑料瓶就可以制造一件衬衫。”盛夏时节,位于宿迁的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马力十足。这里是全球首家践行零碳行动的再生纤维企业,年可回收利用废弃塑料瓶超300亿个,可年产50万吨再生纤维、占全球总产能的40%。
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、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。近年来,宿迁市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擎,找准促发展“角度”,全力推进产业低碳转型,既从源头为生态环境减负,又拓展转换通道,让宿迁美得有颜值、更有价值。
产业转型需要有“壮士断腕”的勇气。宿迁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和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,关停化工企业29家,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2946家。仅2022年,就投入3.12亿真金白银在全省率先开展园区企业集群清洁生产审核,完成647个项目改造。
低碳发展离不开“拾绿而上”的魄力。宿迁市敏锐把握发展动向,以“钉钉子”精神培育新能源、高端纺织、绿色食品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,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迈进。
天合光能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研发制造企业,公司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光伏行业第一。2022年,为了引进头部企业入驻,宿迁市为其量身制定了“一对一”全流程、“7×24”全天候和“零距离”全方位服务。
“4月签约、6月开工、12月投产,刷新了行业内单体大规模电池建厂速度的新纪录。”公司运营计划经理李淼对宿迁速度印象深刻。政府搭台、跟踪服务,“保姆式”的高效能激励着企业迅速拉满产能,政企协力朝着新能源千亿产业集聚高地奋蹄疾驰。
近年来,宿迁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加快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招,促进产业结构变“轻”、发展模式变“绿”,经济增速连续多年稳居江苏省前列。
以“含绿量”谋“含金量”。宿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一体谋划、集成推进,实现了生态美与产业强的双向奔赴。
点绿成金,民生路上幸福满
“‘散、乱、小’塘口建成了国际大圆塘,美了乡村不说,还发展起美丽经济,让日子越过越甜!”走进宿迁市泗洪县临淮镇,碧水古亭映成趣,绿树鸟鸣生欢喜,游客市民乐融融,这让当地经营特色民宿的马明强欣喜不已。
三年前,当地立足大湖资源禀赋,统筹实施环境提升、生态提质行动,建成独具特色的风情小镇。如今,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,带动相关产业过亿元。新农村的环境靓度和新时代的生活温度深度交织,当地群众眼见着“生态惠民、生态利民、生态为民”落地生根。
“绿色发展最根本的落脚点是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”宿迁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朱增银感受颇深,近年来当地坚持从生态、生产、生活有机融合入手,不断抬升生态文明建设高度,以“生态+”理念切实做好底线民生、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等各项工作。
“这个车厘子真是又大又甜!”漫步在宿迁市王官集镇苗圩村四季采摘园,一簇簇缀满枝头的车厘子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,他们一边采摘,一边品尝,满是舒适与惬意。
除了苗圩村的车厘子,花园的酥梨、程庄的西瓜、万林的葡萄、仝李的大蒜、唐圩的甜瓜……也都成了游客们的“心头好”,他们或拍照打卡,或品尝采摘,或观光购买,俨然把这里当成了亲近自然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环境好了,思路变了,发展的机会也越变越多。王官集镇把“绿色+”融入村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,形成特色鲜明、链条健全、联结紧密的农业产业链条。短短两年,投资1.5亿元的四季采摘园项目和投资3.6亿元的春晓农业科技深加工企业成功投产,投资3.08亿元的蝴蝶兰大世界稳步推进,农家乐、精品酒店、主题民宿相继落成……
一步一景,美丽环境激发生活甜味,一业一品,绿色生态释放发展活力。
如今,置身在“华东绿肺”之称的宿迁,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好风景和好生活催生的磅礴动能。宿迁,以绿为笔,正奋力描绘着一个河湖清秀、创新发展、民生富足的“江苏生态大公园”。
(本报记者苏雁 本报通讯员张运 张子麟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