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锋区:当好农民工的“娘家人”

2023-08-07 18:27:17 来源:四川科技网

7月26日,在广安市前锋区农民工服务中心,培训、招聘等各类活动正有序开展。“重点群体稳,则就业大局稳。扎实做好农民工等人员就业工作,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中之重。”前锋区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王璐说,做好农民工就业,应在供需精准对接方面下功夫,以劳务体系为抓手、劳务品牌为载体,多渠道、多形式促进农民工就业。

近年来,前锋区以建立三级劳务服务体系、叫响前锋“轻纺巧匠”劳务品牌、催化“雁归效应”等方式,当好前锋区16.3万名农民工的“娘家人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打通“供需”堵点  建立三级劳务服务体系

当天,在前锋区城区一家家政公司,公司员工陈是梅正在培训新入职员工。陈是梅家住广兴镇光辉村,2022年回乡后,参加了前锋区农民工服务中心组织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,并在“家门口”找到了一份工作。“一个月能挣3000元钱,还能照顾家人和孩子,挣钱顾家两不误。”陈是梅说。

前锋区农村劳动力16.3万余人,省外就业7.99万余人。为了更好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,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组织化、规模化、专业化水平,前锋区逐步在全区建立健全区、镇、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,构建以区级国有劳务公司为总牵引,镇(街道)劳务专业合作社、村(社区)劳务经纪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,形成全链条劳务输出服务模式。

为何构建三级劳务体系?王璐介绍说,长期以来,前锋区农民工务工就业存在就业信息不对称、转岗就业技能不足等问题,用人单位用工不足、农民工赋闲在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。“构建三级劳务体系后,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之间架起了一道‘无形之桥’,打通了‘供需’堵点。”

为精准对接供需关系,前锋区建立精准识别、精细分类、专业指导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,提供个性化服务,有针对性宣传招用工政策和发布信息,同时按月统计人力资源基础信息,动态管理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,使求职者求职有信息、就业有门路、服务有保障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该区通过加强人岗对接,组织联系劳动力到企业参观,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面对面交流服务平台,并每日更新岗位需求表。截至目前,全区提供农业就业岗位5540个、工业就业岗位1.7万个、商业就业岗位1376个、新业态就业岗位1006个。

放大品牌效应  叫响“轻纺巧匠”品牌

做强产业,内生外引是关键。一方面服务农民工就近就业,另一方面更要引智育才,实现引才、育才无缝衔接。为此,前锋区探索建立了“一+十+百+千”就业创业服务体系,建立区级服务平台1个、镇级服务中心10个、村级服务站102个、组级引才点1002个。

同时,前锋区还在留才上下功夫,即叫响前锋“轻纺巧匠”劳务品牌,壮大劳务品牌人才队伍,制定出台前锋“轻纺巧匠”劳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,成立劳务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及运营专班。“叫响后的劳务品牌,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,从业人员一般具有优秀的素质技能、诚信的服务意识和优质的服务质量。”王璐说,大力培育“轻纺巧匠”劳务品牌,就是要通过树一个品牌、带一片就业、强一域经济,达到富一方百姓的效果。

轻纺产业是前锋区主导产业之一,从事轻纺产业的前锋籍技能工人8万余人,叫响劳务品牌具备厚实的基础。

在培育前锋“轻纺巧匠”劳务品牌中,该区通过7个层面推进劳务品牌建设。

——政策引领“激”品牌,出台前锋“轻纺巧匠”劳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,助力品牌成长。

——健全机制“树”品牌。建立前锋“轻纺巧匠”人员底数、就业需求、技能水平、务工意向、创业诉求、企业需求用工“六大清单”,为品牌建设提供信息和人才支撑。

——精准孵化“育”品牌。开展劳务品牌技能人才培训、组建技能人才队伍,推进前锋轻纺工由农民变普工,由普工变技工,由技工变匠人(大师)。

——科技赋能“优”品牌。制定劳务品牌服务专员制度,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,一对一服务重点企业,常态化开展走访交流。

——壮大输出“铸”品牌。深化劳务协作,与广东东莞、福建泉州、重庆等地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,并建立驻外就业服务站。

——多位一体“服”品牌。强化跟踪服务,开展定期回访,及时解决各类困难。搭建线上数字服务平台,畅通线上线下招工互联互通渠道。

——联动宣传“响”品牌。将劳务品牌与地域文化、行业特点深度融合,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劳务品牌推介活动,举办“轻纺技能大赛”,选树劳务品牌代言人、传承人,形成劳务品牌规模效应。

经过多年培育,前锋“轻纺巧匠”劳务品牌日趋响亮。目前,前锋区轻纺工的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,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27万余人,其中创业者达100余人,年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,创造经济价值超168亿元。

催化“雁归效应”  助推“归雁”变身“领头雁”

前锋区作为劳务输出大区,全区转移输出人数12万余人,占全区劳动力总人口的73%。为进一步服务返乡创业人员,该区结合自身资源条件、产业布局和发展优势,依托前锋区现代农业园区创建返乡入乡创业园,为返乡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就业平台,同时还积极争创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园。

7月27日,在前锋区双河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,基地负责人李春霞正陪着几名客户采摘葡萄。“目前,葡萄销售火爆,供不应求。”李春霞笑着说,仅葡萄产业一项,年产值便有160万余元。

“2011年之前,我还是一名普通的纺织工,月收入不到3000元。”李春霞说,2022年,她看到家乡招商引资的消息,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,放弃了从事多年的纺织行业。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和申请创业担保贷款,她在前锋区虎城镇流转土地近300亩,建立了双河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,开始了规模化种植葡萄。

经过多年发展,该基地成为前锋区种植面积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,带动周边老百姓增收40余万元,李春霞也从“归雁”变身为“领头雁”。

近年来,前锋区培育出省、市级返乡创业明星20余人,通过创业园的引领带动作用,共有2067人返乡创业,创办实体1574个,实现总产值24.19亿元,带动全区1.6万余人就业,创业园已成为前锋区依托产业发展扩大就业、能人创业带动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冰洋社团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