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六维空间谈突然袭击-热议

2023-05-16 06:04:51 来源:解放军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说起突然袭击,人们首先想到的常常是时间概念。选择出其不意的时间,猛然间发起攻击,令对手猝不及防,在没有充分准备、来不及应对的状态下败下阵去。虽然在此后的战事中对手依然可能翻盘,但在战争或战役初期遭受第一波冲击后,往往会“元气”大伤。

毫无疑问,突然袭击的关键在于突然。突然者,攻其不备、出其不意也。古人曾将战争行动分为三种方式:“凡师有钟鼓曰伐,无曰侵,轻曰袭。”意思是,公开进攻叫作“伐”,不宣而战叫作“侵”,出敌不意叫作“袭”。显然,后两种方式与时间概念上的突然性有关——不知对手哪一天、哪一刻发动袭击。作为先发制人的一种攻击手段,巧妙选择时间和地点对敌实施偷袭、奇袭,古已有之——曹操官渡取乌巢、李愬雪夜袭蔡州等等,堪称突然袭击的经典战例。

不过,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时代,突然袭击所造成的优劣胜败态势有时并不十分突出。当现代化军队及其坦克、舰艇、飞机等重型武器装备现身战场之后,以“闪电战”为代表的突然袭击变得异常凶猛并战果显著。二战以来,从德军占领捷克、闪击波兰,到日军偷袭珍珠港;从以色列突袭伊拉克核反应堆,到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,突然袭击均取得了出其不意的特殊效果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武器装备的快速迭代,攻击行动除了在时间概念上的突然性大大增加外,在空间概念上的突然性也日益突显、不断扩大。依托先进的武器装备,交战各方不仅可以在陆地、海上、空中采取突袭行动,而且能够从太空、电磁、网络空间实施凌厉突击。现代战场已然扩大到六维空间,突然袭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多维性。

从常规作战样式看,世界各国尤其是军事强国除了已在陆、海、空“老三维”空间建立起强大的立体攻防体系外,还在天、电、网“新三维”空间探索了更多的攻防方式和手段。在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,对“新三维”空间发动突然袭击,可以取得更加出人意料的攻击效果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能否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破坏敌卫星系统、摧毁敌电磁攻防体系、瘫痪敌信息网络,将决定战争或战役初期的胜负,乃至影响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。譬如:利用空天飞机、卫星和反卫星等航空航天武器,对敌发起太空领域的突然袭击,既可开辟和扩展新的战场空间,又可获得不接触、不对称作战的特殊效果;运用电子干扰、电子欺骗等“软杀伤”方式和反辐射摧毁、电子武器攻击、火力打击等“硬杀伤”手段,对敌电子设备和系统实施袭击破坏,可以削弱或扰乱敌电磁频谱的使用和管理,使之变成“聋子”和“瞎子”;运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武器等,对敌进行网络空间的突然袭击,通过毁节破网、错节乱网、染毒瘫网、超载堵网、渗透控网等方式,可以全面攻击敌网络系统的各个环节,进而破坏其整个作战和保障系统,必要时还可侵入敌金融、交通、电力、航空、广播电视、政府机构等网络系统,袭扰和破坏其政治、经济和社会秩序,动摇和瓦解其战争意志。

突然袭击的关键在于隐蔽性。没有隐蔽性,突然性也就无从谈起。故而,无论在哪个维度空间发动突然袭击,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先进武器装备,都必须特别注重袭击的保密性和隐蔽性。举凡大获成功、给敌以重创或致命打击的突然袭击,无不是成功隐蔽战争企图和初战行动的结果。撇开战争性质及其是非曲直不谈,仅就作战行动而言,日军偷袭珍珠港、德军闪击并占领波兰、美军突袭并入侵伊拉克等,在隐蔽性和突然性上都取得了成功。正因如此,苏联大将谢·帕·伊万诺夫在其主编的《战争初期》关于“保障首次突击的突然性”一节中,特别强调政治欺骗、军事伪装等特殊作用,提出“进行伪装已不仅仅是军事指挥机关的职责,其中大部分工作已由国家领导机关担负”。由此可见,隐蔽作战企图和攻击行动对于突然袭击的极端重要性。

自人类社会发生首次集体性武力搏斗以来,战争一直是诡谲多变而又残酷无情的超级杀手。为达成战争预期目的和最大成果,交战各方总是千方百计地隐蔽自己的企图和行动,在突然性上大费心机、大做文章。有鉴于此,为了捍卫国家安全、抵御外部攻击,必须建立锐矛坚盾、攻防兼备的完备作战体系,以抵御一切敌人在任何空间的突然袭击,并对其实施有力反制和有效打击。这不仅十分必要,而且完全可能——正如孙子所说:“用兵之法,无恃其不来,恃吾有以待也;无恃其不攻,恃吾有所不可攻也。”(胡建新)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冰洋社团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